[全部术语] [植物库] [景观库]
术语内容
- 八角莲
- 产地分布: 原产中国东部、南部。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0-50cm。根状茎横生,粗壮、节结关。叶片大,盾状近圆形,直径达30cm。花5-10,簇生于近叶柄上部,深红色。浆果椭圆形或卵形。 生长习性: 耐阴,性喜冷凉或温暖潮湿。 繁殖培育: 分株或挖取地下茎栽植,以腐叶质壤土为佳。
- 八角枫
- 产地分布: 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南各地区。日本、印度、马来西亚也有分布。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约4-5米,树皮光滑;淡灰色,树枝平伸;叶薄或纸质,心形至椭圆形,变化很大,长约15厘米,宽7.5厘米,端渐尖,基部偏斜,通常5脉,全缘或有阔角,叶柄长2-3.5厘米;聚伞花序腋生,有花8-30朵,两两相对;花瓣6-8片,白色,长不及1.5厘米,雄蕊与花瓣同数,有短花丝,花药红色,花期5-6月;果卵形。 生长习性: 喜温暖、潮湿,阳光充足,疏松、肥沃土壤。 繁殖培育: 繁殖用播种或扦插。
- 八宝树
- 产地分布: 国内分布:云南南部国外分布:印度、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形态特征: 常绿大乔木,高度可达40米左右,胸径1.8米左右。主干圆满通直,树冠伞形,侧枝对生,平展。幼树树皮灰白,光滑,有大型皮孔,大树树皮灰褐色,表面有薄片皮脱落。小枝四棱形,具有明显皮孔。单叶对生,叶大,长卵形,叶柄很短。顶生圆锥花序,花白色。蒴果扁球形,微微有棱。种子细小。花期3-8月。树皮厚1.0~1.5cm,质较软,韧性好,不易剥离。外皮灰褐色;具有规则的浅纵裂;具长条状皮孔。内皮红褐色;韧皮纤维略发达,质软易碎;石细胞发达,细颗粒状,集中于近外皮部位。 生长习性: 生于海拔900—1500m处的山谷或空旷地。
- 八宝
- 产地分布: 国内分布:产云南、贵州、四川、湖北、安徽、浙江、江苏、陕西、河南、山东、山西、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国外分布:朝鲜、日本、苏联也有。湖北分布:宣恩,恩施,建始,巴东,宜昌,五峰,神农架,十堰,郧阳,郧西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块根胡萝卜状。茎直立,高30-70厘米,不分枝。叶对生,少有互生或3叶轮生,长圆形至卵状长圆形,长4.5-7厘米,宽2-3.5厘米,先端急尖,钝,基部渐狭,边缘有疏锯齿,无柄。伞房状花序顶生;花密生,直径约1厘米,花梗稍短或同长;萼片5,卵形,长1.5毫米;花瓣5,白色或粉红色,宽披针形,长5-6毫米,渐尖;雄蕊10,与花瓣同长或稍短,花药紫色;鳞片5,长圆状楔形,长1毫米,先端有微缺;心皮5,直立,基部几分离。花期8-10月。
- 青窄槭
- 产地分布: 黄河流域至华东、中南及西南各地,沈阳有栽培。 形态特征: 乔木,高7-15M,枝干绿色平滑,有白色条纹。叶卵状椭圆形,长6-14CM,基部圆形或近心形,先端长尾状。果翅展开成钝角或近于平角。 生长习性: 耐半荫,喜生于湿润溪谷。
- 金叶华中悬钩子
- 产地分布: 中国各地均有栽培。 形态特征: 蔷薇科悬钩子属,落叶灌木,成丛状生长,枝条弧形,高可达2.5m。芽具小刺,在冬季覆一层白色粉霜。奇数羽状复叶对生,小叶5~9枚,叶菱形或长卵形。叶面金黄至黄绿色。花紫色,总状花序端生,果黑色。 生长习性: 耐寒,耐霜冻,也能耐阴、耐旱、耐瘠薄。
- 篌竹
- 产地分布: 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 形态特征: 刚竹属,小枝梢常仅1枚叶片
- 彩叶杞柳
- 产地分布: 上海及周边地区。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高1—3米,树冠广展, 生长习性: 喜光,耐寒,耐湿,生长势强,冬
- 澳洲坚果
- 产地分布: 国内分布:云南、广东、台湾有栽培国外分布:澳大利亚东南部热带雨林 形态特征: 长绿小乔木。
- 奥氏马先蒿
- 产地分布: 国内分布:东喜马拉雅,处我国西藏昌都专区南部西至西藏南部(帕里、江孜等处),也见于拉萨北山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干时多少变黑,50厘米,一般较矮。根丛生,肉质,黑色,粗者达5毫米,长达10厘米以上,根颈粗,自其上发出根茎多条,长达3厘米,每条又分发茎2-4条,故植物有时极为茂密。茎黑色,仅有极微的毛线4条,几光滑,节极近,最长之节间仅4 厘米,一般较短,不计花序多至4-8枚。叶基出者早枯,茎叶柄在1厘米以内,上部者儿无柄,叶片长圆状披针形,大者长达4.5厘米,宽15毫米,一般较小,羽状深裂至全裂,轴有狭翅,裂片约5-8对,卵形至披针形,羽状半裂,小裂片卵状三角形,约2-3对,具少数有刺尖的锯齿。花序长者达20厘米,所有花轮最终均有间断,多至15枚;苞片叶状而小,约与花等长,为线状披针形而有锯齿;花连喙长约14-16毫米,暗红紫色;萼长约5-6毫米,前方几不裂,脉10条,外面无毛,齿5枚,后方1枚三角状全缘,其余4枚约相等,端多少膨大绿色,有不清晰或有时极显著的锯齿,齿内方沿缘有毛线1条,有时毛变为极密;花管长约6-7毫米,多少伸出萼上,不弯曲;下唇楔形而前方宽,长8.5-9.5毫米,有缘毛,侧裂端圆形,大于中裂甚多,后者宽卵形,不很凸出,不相盖迭,盔在合有雄蕊部分的下面向右扭折,而其细长半环状之喙亦因此而指向上方,更因其自身的扭旋而变为S形,舍有雄蕊部分的下缘有须缘毛,而盔的背线多少有丛毛,有时极密;花丝着生于花管顶端,2对均密被长柔毛;花柱不伸出。蒴果除顶尖向外钩曲外几不歪斜,长卵圆形而扁平,长11毫米,宽3毫米余(不甚成熟),黑色光亮;种子长约2毫米,宽约1毫米,狭卵形而尖,有排列整齐之网纹,褐色。花期6月底到8月;果期7月至9月。 生长习性: 生于海扳3,400-4,000米的林下湿润处,及河岸柳林下,喜沙性土壤
- 凹叶景天
- 产地分布: 分布于红花、三堆河等地。生长于海拔600—1400米的明湿岩石上。 形态特征: 为多年生匍甸状肉质草本。高10—17厘米。茎节的下部平卧于地面或地下,节上生有不定根;上部直立,淡紫色,略呈四棱形;叶片顶端圆而且有一个凹陷;枝叶密集如地毯,花较小,黄色,着生在花枝的顶端。4—5月开花,6-7月结果。室外越冬时部分叶片紫红色。 生长习性: 上海地区可露地越冬,耐旱,喜半阴环境。
- 暗红小檗
- 产地分布: 产于西藏 形态特征: 暗红小檗是落叶灌木,高0.8-2米。老枝暗灰色,圆柱形,幼枝暗红色,散生黑色疣点,无毛;节间长1.5-3厘米;茎刺三分叉,淡黄色,长1-1.5厘米,腹面具槽。叶纸质,倒卵形,长1.2-2.5厘米,宽0.7-1.5厘米,先端圆钝,基部楔形,上面深绿色,中脉和侧脉隆起,背面淡绿色,不被白粉,中脉和侧脉明显隆起,两面网脉显著,叶缘平展,全缘或偶有1-3刺齿;叶近无柄。总状花序具15-30朵花,常轮列,下部稀复合,长4-7.5厘米,有时下垂,总梗细弱,长1-2厘米,无毛;花梗长5-7毫米,细弱,无毛;苞片长约1.5毫米;花黄色,直径约10毫米;小苞片卵形,长约2.2毫米,宽约1.2毫米;萼片2轮,外萼片椭圆形,长3-3.5毫米,宽1.5-2毫米,内萼片椭圆状倒卵形,长5.5毫米,宽3.2毫米;花瓣椭圆形,长4.5毫米,宽3毫米,先端全缘,基部缢缩呈爪,具2枚分离腺体;雄蕊长约3毫米,药隔稍延伸,先端圆钝或平截;胚珠2枚,具短柄。果未见。花期6月。 生长习性: 生长于海拔3,200米至3,600米的地区,多生长于山坡灌丛中以及路
- 暗罗
- 产地分布: 国内分布:广东南部和广西南部国外分布:印度、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越南,老挝,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 形态特征: 小乔木,高达5米;树皮老时栓皮状,灰色,有极明显的深纵裂;枝常有白色凸起的皮孔,小枝纤细,被微柔毛。叶纸质,椭圆状长圆形,或倒披针状长圆形,长6-10厘米,宽2-3.5厘米,顶端略钝或短渐尖,基部略钝而稍偏斜,叶面无毛,叶背被疏柔毛,老渐无毛;侧脉每边8-10条,纤细,上面不明显,下面略明显;叶柄长2-3毫米,被微柔毛。花淡黄色,1-2朵与叶对生;花梗长1.2-2厘米,被紧贴的疏柔毛,中部以下有1小苞片;萼片卵状三角形,长约2毫米,外面被疏柔毛;外轮花瓣与萼片同形,但较长,内轮花瓣长于外轮花瓣约1-2倍,外面被柔毛,内面无毛;雄蕊卵状楔形,药隔顶端截形;心皮卵状长圆形,被柔毛,柱头卵圆形,被柔毛,每心皮有胚珠1颗,基生。果近圆球状,直径4-5毫米,被短柔毛,成熟时果红色;果柄长5毫米,被短柔毛。花期几乎全年,果期6月-翌年春季。
- 暗紫贝母
- 产地分布: 主产四川、青海、甘肃。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15~23cm。鳞茎直径6~8mm。叶多对生,条形或条状披针形,长3.6~5.5cm,宽3~5mm。花单生,叶状苞片1枚;花被片长2.5~2.7cm,深紫色,有黄褐色小方格,宽6~10mm;雄蕊长约为花被片的一半,花药近基着;柱头裂片很短,长约0.5~lmm。蒴果长1~1.5cm,宽1~1.2cm,有棱,棱上具狭翅,宽约1mm。花期6月,果期8月。 生长习性: 生于海拔3200~4500m的草地上。
- 昂天莲
- 产地分布: 原产我国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亚洲南部也有分布。原产我国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亚洲南部也有分布。 形态特征: 高1-4米,小枝密被星状柔毛;叶互生,近圆形、心状宽卵形或卵形,基部心形,顶端渐尖或急尖,全缘;花序与叶对生,有花4-5朵,花萼5枚,基部合生,花瓣5,紫色;蒴果膜质,具五条纵翅。 生长习性: 喜温暖、潮湿,光线充足,腐殖质丰富的湿润土壤。 繁殖培育: 繁殖用播种或扦插。 园林用途: 可庭园栽培供观赏,也可作花镜、花坛的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