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 园林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园林商人 | 企业动态 | 市场动态 | 苗木 | 花卉 | 养护 | 致富经 | 病虫害防治 | 经验交流 | 生物多样性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景观库术语
景观库术语
[全部术语] [植物库] [景观库]

术语内容
白边疣鳞苔
产地分布: 产于屏边、河口、西双版纳。分布于西藏、安徽、福建、台湾、浙江、广东、海南、江西。日本、泰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新喀里多尼亚也有。 形态特征: 植物体小,长仅6毫米,带叶宽0.9—1.5毫米,灰绿色。茎粗64—80微米,不规则稀疏分枝。叶密集覆瓦状排列,卵形,长0.6—0.75毫米,宽0.45—0.55毫米,顶端圆,边缘全缘,具1—4列大型的透明细胞,透明细胞4—10×10—18微米,叶中部细胞4—10×8—20微米,三角体不明显,细胞壁薄,中部球状加厚缺。油胞2—4列,每列4—6个,每个40—84×12—30微米。叶细胞背面具单个细疣。腹瓣卵形,长约为背瓣的1/2.5,顶端具二齿,中齿2个细胞,直立,角齿3—4个细胞长,透明疣位于中齿基部的内表面。附体单细胞,22—32×9—10微米。
白八宝
产地分布: 国内分布:黑,吉,辽,蒙,冀,晋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短,直立。根束生。茎直立,高20-60(-100)厘米。叶互生,有时对生,长圆状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3-7(-10)厘米,宽7-25(-40)毫米,先端圆,基部楔白八宝(6张)形,几无柄,全缘或上部有不整齐的波状疏锯齿,叶面有多数红褐色斑点。复伞房花序,顶生,长达10厘米,宽达13厘米,分枝密;花梗长2-4毫米;萼片5,披针状三角形,长1-2毫米,先端急尖;花瓣5,白色至浅红色,直立,披针状椭圆形,长4-8毫米,宽1.8毫米,先端急尖;雄蕊10,对瓣的稍短,对萼的与花瓣同长或稍长;鳞片5,长方状楔形,长1毫米,先端有微缺。蓇葖直立,披针状椭圆形,长约5毫米,基部渐狭,分离,喙短,线形;种子狭长圆形,长1-1.2毫米,褐色。花期7-9月,果期8-9月。
白豆杉
产地分布: 我国特有种,产于我国浙江(龙泉、泉昂山、凤凰山海拔800-1000米处)、江西(井冈山)和广西四明山。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生于阔叶林中,高可达4米,枝条长轮生;叶线形,螺旋状排列,基部扭转成二列,直或微弯,长1.5-2.6厘米,宽2.5-4.5毫米,两面中脉隆起,上面光绿色,背面有白色气孔带;雌雄异株5月开花;种子坚果状,卵圆形,假种皮白色,肉质,10月成熟。 生长习性: 喜生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湿度较高的酸性黄壤种。越冬温度5℃以上。
白丁香
产地分布: 主要产于河南省,沈阳等地区有栽培 形态特征: 叶小而有微柔毛,花白色,有单瓣、重瓣之别。 生长习性: 该种喜光,稍耐阴,耐寒,耐旱,喜排水良好的深厚肥沃土壤 繁殖培育: 白丁香通过扦插繁殖或嫁接繁殖,种子繁殖容易产生变异。
白大花千斤藤
产地分布: 产云南耿马。 形态特征: 攀援亚灌木,茎圆柱形,灰白色,具小瘤状皮孔。叶心状卵形,长16-17厘米,宽13-15厘米,全缘,基部心形,叶面近无毛,背面被短柔毛,侧脉约14对,近平行射出至近边缘弧曲上升,与中脉在叶面微凹,在背面突出;叶柄长6.5—9厘米,密被微柔毛。聚伞花序腋生,花序梗粗壮,比叶短,密被微柔毛,二歧分枝,着生数花;苞片早落;花梗粗壮,长7-13毫米,密被污黄色短柔毛;萼片稍不等长,外萼片椭圆形,长1.3—1.4厘米,顶端钝,近革质,外面被与花梗相同的毛被,内萼片椭圆形至近圆形,长1.4—1.5厘米,顶端微凹,近革质,边缘较薄;花冠白色,宽漏斗状,长5.5—6.5厘米,花冠筒基部狭,中部略膨大,冠檐浅5裂,裂片半圆形;雄蕊稍不等长,花丝基部稍扩大,被微毛;子房狭圆锥状,渐尖,花柱线形,柱头稍不明显;花盘环状。蒴果未见。
白刺
产地分布: 分布于我国西北部至北部各省区。 形态特征: 短枝常退化为刺针状,白色而有光泽。叶簇生,肉质,全缘或先端有缺刻,长倒卵形或长椭圆形匙状。花白色,排成顶生蝎尾状花序。核果成熟时红色,光泽鲜艳。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长习性: 喜碱地,耐干旱,是荒漠地带沙地的重要建群植物。茎杆根系化明显。枝条不怕沙埋,沙埋后如遇雨,能在湿沙中生出新的不定根,把流动沙丘紧紧地固定住,形成一个个奇特的白刺沙包。 繁殖培育: 用播种或埋茎繁殖。也可盆栽。
白齿唇兰
产地分布: 产于我国台湾省。生于海拔约800米的山坡林下阴湿处。模式标本采自台湾省(南投眉原)。本种标本未见,上面描述系摘自《台湾兰科植物》(1987)。 形态特征: 植株高达18厘米。根状茎匍匐,伸长。茎肉质,圆柱状,暗紫褐色。叶5邑常5枚,上部叶较大,叶片斜歪的卵形或卵状椭圆形,绿色,先端急尖,基部圆形,骤狭成柄;叶柄长1.5--2厘米,基部具抱茎的鞘。叶柄与鞘为绿色。总状花序具数朵密生的花,长6--8厘米,被毛;花苞片卵状披针形,长1—1.2厘米,宽4.5毫米,被毛;子房圆柱形,扭转,被毛,连花梗长9毫米;花倒置(唇瓣位于下方);中萼片淡绿褐色,卵形,凹陷呈舟状,长7毫米,宽5毫米,先端向上弯曲,背面被毛;侧萼片绿色,斜歪的卵形,长8毫米,宽5毫米,先端渐尖,包住唇瓣基部的囊;花瓣白色,略带绿色,斜歪,多少为菱形,长7毫米,中部宽4毫米,中部渐狭呈芒刺状,与中萼片合呈倪状;唇瓣白色,呈Y字形,前部扩大并2深裂,裂片近半圆形,长8毫米,宽5毫米,中部收狭成爪,爪部两侧具数条不等长的流苏状裂条,其前部的细而长,长约3毫米,而后部的短、齿状,基部凹陷呈扁球形、长1.8毫米、宽3.6毫米、末端浅2裂的囊,囊内两侧各具1枚深裂为多条扭曲的梳状胼胝体;蕊柱很短,前面两侧不具翼状附属物;花粉团具宽的柄,末端具1枚小的粘盘;蕊喙扭曲状;柱头2个。花期8--9月。
白草(原变种)
产地分布: 产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四川(西北部)、云南(北部)、西藏等省区。苏联、日本、中亚西亚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印度西部。 形态特征: 多年生。具横走根茎。秆直立,单生或丛生,高20-90厘米。叶鞘疏松包茎,近无毛,基部者密集近跨生,上部短于节间;叶舌短,具长1-2毫米的纤毛;叶片狭线形,长10-25厘米,宽5-8(-1)毫米,两面无毛。圆锥花序紧密,直立或稍弯曲,长5-15厘米,宽约10毫米;主轴具棱角,无毛或罕疏生短毛,残留在主轴上的总梗长0.5-1毫米;刚毛柔软,细弱,微粗糙,长8-15毫米,灰绿色或紫色;小穗通常单生,卵状披针形,长3-8毫米;第一颖微小,先端钝圆、锐尖或齿裂,脉不明显;第二颖长为小穗的1/3-3/4,先端芒尖,具1-3脉;第一小花雄性,罕或中性,第一外稃与小穗等长,厚膜质,先端芒尖,具3-5(-7)脉,第一内稃透明,膜质或退化;第二小花两性,第二外稃具5脉,先端芒尖,与其内稃同为纸质;鳞被2,楔形,先端微凹;雄蕊3,花药顶端无毫毛;花柱近基部联合。颖果长圆形,长约2.5毫米。叶表皮细胞结构为上下表皮近相同均为无波纹、微波纹、壁薄的长细胞。花果期7-10月。 生长习性: 多生于海拔800-4 600米山坡和较干燥之处
白边棱子芹
产地分布: 我国东北,蒙古,兴安南部、阴山。新疆天山也有分布。生于林下、林缘草甸、山谷溪边。 形态特征: 多年生,稀二年生草本; 叶叶为一至四回羽状或三出式羽状分裂,末回裂片有缺刻状锯齿或条裂;花序复伞形花序,伞辐多数或少数;总苞片全缘或呈叶状分裂,通常有白色膜质边缘,小总苞片多少有白色膜质边缘;花瓣花瓣长圆形至宽卵形,顶端小舌片内曲,白色或带紫红色;果实果卵形或长圆形,果皮常疏松,果棱显著,锐尖,有时呈波状,鸡冠状或半翅状。 生长习性: 喜凉润,不耐瘠薄。中国特有植物。产西藏东南部,多生于海拔3600-5100m的山坡草地或高山灌丛。云南西北部也产。
白背五蕊柳
产地分布: 产我国东北小兴安岭及长白山等地。 形态特征: 本变种与原变种的主要区别是:一年生枝为淡橄榄色或淡黄褐色;叶下面发白,低出叶顶端下面有绢状须毛;无托叶。花丝基部有细长毛。果期9月中旬。 生长习性: 生于林区积水的草甸或沼泽地,性喜阳光,很少生长在稍潮润的山坡上。
白背柳
产地分布: 产云南西北部。 形态特征: 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5米。当年生枝被绒毛;二年生枝无毛或稍有毛,红黑色。芽黑褐色,有毛。叶椭圆形、椭圆状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6-8(12)厘米,宽2-4厘米,先端钝或急尖,扭转,基部圆形或宽楔形,上面无毛或沿脉上有短柔毛,深绿色,下面密被绒毛,幼叶常杂生锈色绢毛,成熟叶的毛逐渐脱落,下面白色,上年的落叶上面呈灰褐色,全缘,萌枝叶长可达18厘米,边缘有腺齿,开花时叶很小。花序先叶开花或与叶同时开放,长2-(4)厘米,粗6-10毫米,花序梗短或无,基部无叶或有1-2小叶;雄蕊2,花药黄色,稀红色,花丝2/3有柔毛;苞片倒卵状长圆形,先端圆截形或有缺刻,外面上部红黄色,被柔毛,上部和边缘的毛较长,内面无毛或稍有毛;腺体2,背生和腹生,有时分裂;子房卵状圆锥形,无柄,有的呈红紫色,密被柔毛,花柱长,2深裂,柱头2裂;苞片同雄花;腺体1,腹生。果序长可达8厘米,其梗也伸长;蒴果长5.5毫米,近无毛。花期4月下旬-5月上旬,果期6-7月。 生长习性: 生于海拔2800-4000米的山坡或灌丛中
白苞芹
产地分布: 国内分布:产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西、贵州、四川、甘肃、陕西、河南等省区。生于山坡林下阴湿草丛中或杂木林下。国外分布:据报道日本有栽培。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 生长习性: 山坡林下荫湿处
白斑凤尾蕨
产地分布: 国内分布:广东、广西国外分布:越南、泰国、缅甸、印度北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 形态特征: 不同于原变种之点仅在于羽片上面沿羽轴两侧各有1条纵行的灰白色带,宽约1米。 生长习性: 生林下。
霸王棕
产地分布: 产马达加斯加西部稀树草原地区。我国华南及东南省区有引种。 形态特征: 茎单生,粗壮,高20~30m。叶宽圆扇形,厚革质,直径2.5~3m,平展,掌状深裂,裂片20~40片,长30~40cm,宽5~8cm,先端钝,裂口处常有下垂的丝状纤维,叶面蓝绿色;叶柄粗壮,有白色条纹。果球形,直径3.8~4cm,褐色。
八月竹(原变种)
产地分布: 四川特产,在雅安、峨眉、灌县、金河口、峨边、马边、天全、美姑、南川均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四川西部瓦山。 形态特征: 竿高2.5-4 (6)米,粗1.5-2厘米,竿基数节的节内均有刺瘤状气生根;节间圆筒形或近于四棱形,表面平滑,长18-22厘米,竿壁较厚;竿环平或微突起,箨环较高,初期有易脱落的褐色绒毛;竿每节分3枝,枝的节间在分枝之一侧有沟槽和纵脊。箨鞘短于节间,脱落性,厚纸质,背面光滑无毛,具紫黑色纵条纹,纵肋明显,边缘略具纤毛,箨舌平或略呈拱形隆起,高0.5-1毫米;箨片作锥状三角形,长3-5毫米,基部与鞘顶连接处略具关节。末级小枝具1-3叶;叶鞘革质,光滑,边缘生纤毛,鞘口繸毛苍白色,长3-5毫米;叶舌低矮,高仅1-1.5毫米;叶片长圆披针形,长18-20厘米,宽1.2-1.5厘米,次脉4-6对。花枝可反复分枝,分枝顶端有叶或无叶,分枝常与假小穗混生于各节上,具叶小枝下部各节计有假小穗1-3枚;假小穗有0-4苞片,上部1或2片有芽或有次生假小穗;小穗含小花3或4朵;颖2或3,外稃卵圆披针形,先端渐尖,纵脉7-9条;内稃长卵圆形,几与其外稃同长,先端钝圆头或微凹,背部具2脊;鳞被3,靠近外稃的2片较近内稃的另一片为大,膜质,上部边缘着生细长白色纤毛;花药黄色;子房卵圆形,花柱甚短,近基部即分裂为2枚羽毛状柱头。颖果卵状椭圆形,长15毫米,粗6毫米,果皮厚约0.8-1毫米,呈坚果状,但果皮与种皮难于分离,仅与胚乳部分相游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