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术语] [植物库] [景观库]
术语内容
- 矮泽芹
- 产地分布: 产四川、云南。生于山坡湿草地;海拔340-4800米。 形态特征: 二年生草本,高8-35厘米。主根圆锥形,长3-9厘米。茎单生,直立,有分枝,中空,基部常残留紫黑色的叶鞘。基生叶或茎下部的叶柄长4-6厘米,叶鞘有脉数条;叶片长圆形,长3-4.5厘米,宽1.5-3厘米,1回羽状分裂,羽片4-6对,每对相隔0.5-1厘米,羽片卵形或卵状长圆形以至卵状披针形,长7-15毫米,宽5-8毫米,通常全缘,很少在顶端具2-3齿,基部近圆截形或不明显的心形;茎上部的叶有羽片3-4对,呈卵状披针形以至阔线形,长5-15毫米,宽1-4毫米,全缘。复伞形花序顶生或腋生,顶生的花序梗粗壮,侧生的花序梗细弱;总苞片3-4,线形,全缘或分裂,短于伞辐;顶生的伞形花序有伞辐8-17,开展,不等长,最长可达10厘米;小总苞片线形,长3-4毫米。小伞形花序有多数小花,排列紧密,花柄长2-5毫米,花白色或淡黄色;萼齿细小,常被扩展的花柱基所掩盖;花瓣倒卵形,长约1.2毫米,宽1毫米,顶端浑圆;基部稍窄,脉1条;花丝长约1毫米,花药近卵圆形。果实长圆形,长1.5-2.2毫米,宽1-1.5毫米,基部略呈心形,主棱及次棱均隆起,合生面略收缩;心皮柄2裂;胚乳腹面内凹,每棱槽有油管1,合生面2。花果期7-9月。
- 矮羊茅
-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秆直立,高15—20cm。叶层高达6cm,叶片内卷呈外形,宽0.5—0.6mm。圆锥花序紧密呈穗状,长2—3cm;小穗紫褐色或褐色,长5—6mm,含3—6花;颖披针形,长2—3mm,边缘被小纤毛,外稃宽技针形,长3.5一4mm,光滑无毛。边缘有纤毛,先端具超过稃体1/3的芒,内稃与外稃等长;花药长1—l.4mm(图15)。染色体2n=42。1月份-29.6℃,7月份17.9℃。降水量随海拔的升高而递增,同时也从北向南,从西向东逐渐减少。从西北部的541.6mm减少到东南部的322.6mm。适宜的土壤为高山草甸土。表层有明显生草过程,呈灰棕—褐色,根系交织,以粗腐殖质形态存在,腐殖质层厚10—12cm,土壤一般呈酸性至中性反应。植被以低矮呈垫状的蒿草—苔草—高山蓼为主,植被覆盖度约40%。矮羊茅在天山北坡生长在山体陡峭、坡度大、海拔2500—2700m的沟谷坡地上。它与白尖苔草(carexatrojusca)、珠芽寥、嵩草(Kobresianlyosuroides)、高山唐松草(Thalictrumalpinum)、准噶尔蓼(Polgonumsongoricum)、火绒草(Leonto-PodiumsP.)、石竹(DianthussP.)、委陵菜(PotentillasP.)等构成草甸型草场,是禾草十杂类草草场型的建群种之一,总盖度为70—90%,草层高度10—60cm,产鲜草3000一3750kg/ha。在准噶尔西部山地亚高山草甸与高山草甸过渡地带,矮羊茅常与苔草(CarexSp.)、千叶斯蓍(Achilleamillefolium)、天山羽衣草(Alchemillatdanschanica)、早熟禾(Poaannua)、老鹳草等组成过渡型草场,是禾草十杂类草草甸草场中的伴生种,草场植被总盖度70—85%,草层高度10—50cm,产鲜草2700—3150kg/ha。在藏北高原以小嵩草为绝对优势的草甸草场中,矮羊茅与矮火绒草(LeontoPodiumnanum)、细火绒草(L.Pusillum)等杂类草伴生。矮羊茅在天山北坡通常于4月下旬返青,6月下旬开花,7月中旬结实,9月初枯黄。 生长习性: 适宜的土壤为高山草甸土
- 矮雪轮
- 产地分布: 原产南欧和地中海区域,我国南部广泛栽培。 形态特征: 二年生草本,株高30cm,茎铺散状多分枝,全株具白色柔毛。单叶对生,卵状披针形,全缘。花单生叶腋,径2cm,开放后下垂,花萼筒状膨大,上有9条至10条红色棱线,长于花梗,多花性,花瓣5枚,先端二裂,花色为粉红或白色,花期4-6月。蒴果卵圆形,果熟期6月。 生长习性: 喜光、耐寒,要求土壤排水良好。
- 矮小无距凤仙花
- 产地分布: 国内分布:西藏、云南西北部 形态特征: 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植株矮小,茎下部有对生的分枝;叶下部及中部对生,上部互生,卵形;总花梗常短于叶,具3-6花;苞片卵形,宿存;翼瓣基部裂片近圆形,上部裂片长圆状斧形。 生长习性: 生于冷杉林下苔藓上,海拔3700-4000米。
- 矮小倭竹
- 形态特征: 具细长型地下茎;秆散生或复丛生,直立,节甚隆起,具3-5分枝;枝短细,每主校常具二节,上部节生一叶,下部节则生一膜质线状之枝鞘;叶常1或2片生于小枝顶端,如为2叶时,则下部之叶鞘常长于上部者,上部叶鞘常作叶柄状;假小穗簇生于枝腋内,其基部托以数苞片;小穗含1-6小花,上部小花退化;颖2-3片;外稃膜质,背部圆形,内稃具2脊;鳞被3;雄蕊3,花丝分离;子房卵状长圆形,花柱单一,细长,柱头3,于中部以上被小刺毛。
- 矮琼棕
- 产地分布: 产我国海南。我国南方省区常有引种。耐阴性极强。 形态特征: 茎丛生,高1.5~2m,紫褐色。叶掌状几全裂,裂片4~1 0片,中间裂片较宽,披针形,长23~27cm,宽2~5cm。花序分枝多。果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2~1.5cm,熟时鲜红色。花期4~5月,果期7~1 2月。
- 矮小天仙果(原变种)
- 产地分布: 国内分布:原变种产我国台湾。国外分布:分布于朝鲜、日本。 形态特征: 大型落叶灌木,高3-4米;枝粗壮,近无毛,疏分枝。叶倒卵形至狭倒卵形,先端急尖,具短尖头,基部圆形或浅心形,表面无毛,微粗糙,背面近光滑;叶柄长1.5-4 厘米。榕果单生叶腋,球形,无毛,直径1-1.5厘米,成熟时红色,总梗细,长1-2厘米。
- 矮小丝瓣芹
- 产地分布: 国内分布:产云南(维西)。国外分布:分布于锡金、印度。 形态特征: 矮小草本,高约5厘米。根卵圆形。茎单生,纤细,无分枝,呈花葶状。基生叶的叶柄细弱,长1—1.5厘米,下部有阔膜质的叶鞘;叶片轮廓呈半圆形,2回羽状分裂,1回羽片有短柄,柄长约2毫米;2回羽片阔卵形,3深裂,裂片全缘或中间的裂片2—3浅裂,裂齿长1—2毫米。复伞形花序梗细弱;总苞片1—3,线形,伞辐2—7,长不超过1厘米;小伞形花序有花3—5,花柄很短,在幼果时长约2毫米;小总苞片2—4,短于花柄;无萼齿;花瓣卵形,长约l毫米,顶端短尖,不呈丝状;花丝短于花瓣,花药近圆形;花柱基在幼果时稍隆起,花柱短,直立或向外叉开。幼果长卵圆形,长约1毫米,主棱丝状,绿色,无毛。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长习性: 生于海拔3700米的山坡。
- 矮小普氏马先蒿
- 产地分布: 国内分布:甘肃南部、青海东部(大通)南至西藏南部(帕里 形态特征: 这一亚种的这一变种,其区别在于叶较宽而裂片很浅,亦有密毛,其毛有腺端; 花色则盔色紫红而下唇白色至浅黄色; 萼齿有时退化剩2—3枚。 生长习性: 海 拔:4200-4800
- 矮小蓝钟花
- 产地分布: 产西藏(亚东、帕里)和云南(师宗) 形态特征: 此变种茎短而平卧;叶在茎上密生,叶片长不逾5毫米,宽约1.5毫米。 生长习性: 生于海拔3700-4500米的高山草地或河滩中。
- 矮酸脚杆
- 产地分布: 产屏边、麻栗坡、西畴 形态特征: 小灌木,高15—100厘米,通常附生于树上,分枝多,具匍匐茎;茎弯曲上升,无毛,幼时具明显的狭翅,以后翅脱落,茎皮本栓化.具皱纹。叶片坚纸质或近革质,倒卵形至椭圆形,顶端钝、近圆形或微凹,基部楔形,长2—3.5(-5)厘米,宽1.1-1.5(-2.8)厘米,通常中部以上具疏细锯齿,下半部全缘,离基3出脉,两面无毛,叶面仅中脉明显,下凹,背面被细秕糠,脉隆起;叶柄长1—4毫米,无毛。聚伞花序,顶生或生于分枝顶端,有花1或3朵,总花梗长约5毫米,四棱形;苞片和小苞片小,广卵形,具缘毛,小苞片2,紧贴萼基部;花梗短,长约1毫米;花萼长漏斗形,长约6毫米,具小突起,裂片浅波状,长约2毫米,顶端钝或锐尖;花瓣粉红色。倒卵形,顶端几平截,长约1.1厘米,上部微偏斜;雄蕊等长,花丝长约5毫米;花药长约4毫米,基部具钻形小突起,药隔微膨大,基部下延成钻形短距;子房陀螺形,顶端平截,无冠。浆果坛形,长约1厘米,直径约7毫米,具小突起。花期约6月,果期约11月。
- 矮水竹叶
- 产地分布: 产台湾、福建(厦门)、广东(恩平)、海南(万宁、澄迈、儋县、昌城和崖县)和云南(镇康)。斯里兰卡、印度至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太平洋岛屿(萨摩亚)也有分布。 形态特征: 披散、匍匐或直立草本;茎被一列柔毛,下部生根。叶全部茎生,披针形或狭长圆形,长1—3.5厘米,宽5—10毫米,顶端渐尖或急尖,基部心形或耳状,无毛或稀有缘毛。圆锥花序通常顶生,有时兼有腋生;苞片卵形,抱茎,长1—2毫米,宿存;花梗长3—6毫米,果期长5—10毫米;萼片长圆形,长3—4毫米,宽约1.5毫米,宿存,无毛,有褐色斑点;花瓣蓝色,有时近红色,阔长圆形;发育雄蕊3枚,退化雄蕊3枚,花丝被毛或无毛;子房卵圆形,无毛,长约1.5—2毫米,花柱线形,比子房长。蒴果短,长圆形,具三棱,长3—4毫米,每室有种子3—7颗,排成一列;种子有极小的疣状凸起。 果期8月。
- 矮生延胡索
- 产地分布: 产黑龙江和东北东南部。生落叶林下。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4-)10-20厘米,近直立或匍匐。块茎圆球形,直径1-2厘米。茎基部以上具1鳞片,腋内常发出1-3枝,通常具2叶,叶与茎常呈叉分状,有时具腋生小叶。叶(1-)二回三出,叶片多少苍白色,有时具白点,小叶全缘至分裂,裂片倒卵形,稀较狭长,全缘或多少具圆齿。总状花序具(1-)4-10(-15)花,密集。苞片扇形或倒卵形,具齿或栉裂状分裂,稀全缘,约与花梗等长或稍短。花梗花期长4-14毫米,果期长10-15毫米,直。花蓝色,有时具紫色色调,内花瓣淡白色。外花瓣宽展,边缘全缘,顶端微凹。上花瓣长2-2.6厘米,瓣片近直立;距圆筒形,直或稍上弯,长(9-)11-14毫米;蜜腺体贯穿距长的(1/2-)2/3,末端膝曲,渐尖。下花瓣直,稍向前伸出,有时中部稍囊状膨大。内花瓣长8-12毫米,鸡冠状突起圆或近三角形,不或稍出顶端。蒴果纺锤形,包括短喙在内长15-22毫米,宽3-4毫米,具4-6种子,2列。
- 矮生嵩草
- 产地分布: 分布于我国的河北,甘肃、青海,四川、新疆、西藏,原苏联也有。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密丛生。秆高3—15cm,有钝棱,基部具褐色呈纤维状分裂的枯叶鞘。叶短于或等长于秆,宽1—2mm,基部对折。花序为简单序状,椭圆形,长6—15mm;支小穗4—10,顶生的雄性,侧生的雄雌顺序,基部雌花的上部具2—5朵雄花,鳞片褐色,宽卵形或卵状椭圆形,中间绿色,具3脉,长3—4.8mms先出叶短圆形或椭圆形,长4—5.5mm,2脊微粗糙,边缘在腹而基部愈合。小坚果矩圆形或倒卵状矩圆形,双凸状、平凸状或扁三棱形,长约3mm,具短喙,柱头。 生长习性: 矮生嵩草为寒中生根茎一疏丛型牧草,高寒草甸的建群种及亚高山草甸的伴生种。适宜冷凉湿润的山地气候。分布于森林带海拔2000—5000m的中山至高山带。年平均气温在0—-5℃,≥0℃的积温1400℃左右,青草期50天左右。土壤为亚高山草甸土至高山草甸土。新疆天山北坡西部的伊犁至温泉山地区,常与黑花苔草(Carexmelanantha)、嵩草(K.Stenocarpa)、珠芽蓼(Polygonumviviparum)、高山早熟禾(Poaalpina)、穗状寒生羊茅(Festucaovinasubsp.Sphagnicola)、天山羽衣草(Alchemillatianschanica)、山地糙苏(Phlomisoreophila)、蓝苞葱(Alliumatrosanguineum)等多补寒中生小丛禾草,小莎草及小杂类草分别组成矮生嵩草+线叶嵩苹+珠芽蓼、黑花苔草+矮生嵩草+珠芽蓼、细果苔草+矮生嵩草十杂类草高寒草甸草地,草层高度10—40cm,植被盖度50—90%,每公顷产鲜草1500—4650kg。这类草地毒草少,草质好,水源丰富,是优良的夏季牧场。矮生嵩草具有发达的短根茎,分蘖力强。水分充足,较多的分蘖发育成生殖枝,干旱时则形成营养枝。据在伊犁地区调查,干旱时,双子叶植物锐减,而矮生嵩草的参与度却有上升的趋势,只是生长势降低.表现了抗早的特性,同时,也证明它是草地植被中稳定的组成成分。在新疆;生嵩草5月中旬返青,6月下旬抽穗,7月上中旬开花,下旬结实,9月下旬枯黄。在青藏高原的高山草甸,5月上、中旬返青,7月下旬至8月初抽穗开花,8月中,下旬结实,9月上、中旬枯黄,生育期100—120天。
- 矮生百慕大
- 产地分布: 广布于温带地区。我国黄河流域以南各地均有野生,新疆的伊犁、喀什、和田也有分布,多生于村庄附近、道旁、荒地山坡,欧洲和非洲也有广泛分布。 形态特征: 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是近年人工培育的杂交草种。矮生百慕大叶丛密集,植株低矮,叶色嫩绿而细弱。 生长习性: 耐寒、耐旱、病虫害少,生长缓慢,耐频繁的刈割、践踏后易于复苏,绿色观赏期为280天。现常作单纯草坪(即由一种草本植物组成的草坪),或与黑麦草混合栽培。 繁殖培育: 即用非洲狗牙根与普通狗牙根杂交后,在子一代的杂交分离选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