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术语] [植物库] [景观库]
术语内容
- 白玉兔
- 产地分布: 原产墨西哥。 形态特征: 大型圆筒形球,有群生性。肌体有白色乳汁。体绿色,质硬。球体密生白色短刺,每个刺座有中刺1枚,刺白色,先端黄色呈瘦针状,另有18-20枚的白色周围刺。花桃红色。 生长习性: 性强健。喜阳光。栽培环境宜稍干燥。
- 白羽凤尾蕨
- 产地分布: 国内分布:海南国外分布:印度北部、中南半岛、马来半岛 形态特征: 羽片中央沿主脉两侧各有1条纵行的灰白色带。 生长习性: 生林下,海拔300米。
- 白腊
- 产地分布: 江苏大丰林业基地(白腊树实验区),山东滨州(白腊大规格生产基地),河南(白腊繁育基地)原来北自我国东北中南部,经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南达广东、广西,东南至福建,西至甘肃均有分布。现在江苏大丰林业基地已经大量人工培养,喜湿润,多分布于山洞溪流旁,生长快。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树冠卵圆形,树皮黄褐色。小枝光滑无毛。奇数羽状复叶,对生,小叶5--9枚,通常7枚,卵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10厘米,先端渐尖,基部狭,不对称,缘有齿及波状齿,表面无毛,背面沿脉有短柔毛。圆锥花序恻生或顶生于当年生枝上,大而疏松;椭圆花序顶生及侧生,下垂,夏季开花。花萼钟状;无花瓣。翅果倒披针形,长3--4厘米。花期3--5月;果10月成熟。翅果扁平,披针形。
- 白鹃梅
- 产地分布: 原产中国华中及华东地区,沿黄河、淮河及长江流域均有分布。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株高约5m,枝褐色,稍具角棱。单叶互生,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总状花序顶生,着白花6-12朵。花径2.5-3.5cm。 生长习性: 喜光,稍耐阴。喜肥沃湿润土壤,也能耐干旱瘠薄。抗寒力亦强。花期4月。 繁殖培育: 播种或扦插法繁殖。于9月采种,翌年3月播种。扦插多用休眠枝,于早春萌芽前进行。
- 白节簕竹
- 产地分布: 产广东,香港偶有栽培。 形态特征: 本变种的特征为竿下部各节在箨环上下方均环生一圈灰白色绢毛。 生长习性: 常生于村落附近。
- 白尖桧叶金发藓
- 形态特征: 植物体稀疏丛生,直立,仅在基部有少数的褐色假根,渐上叶变大,密生。叶片潮湿时伸展直立,干燥时卷曲,宽披针形,渐尖,基部鞘状;叶缘宽,内卷,全缘平滑,膜质状;中肋达于叶片先端,突出成褐色毛尖,具齿;叶片近叶缘部分细胞单层,横宽长方形,无色透明,细胞壁特殊加厚;近边缘狭长形。栉片30-50条,位于叶片中央栉片高3-7个细胞,近边缘高4个细胞,侧面观成城墙垛口形,横切面顶端细胞成并形乳头状
- 白桦
- 产地分布: 产生我国东北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华山的山西、湖南、河北,西北的内蒙古、宁夏、陕西、青海、西藏、西南的四川、云南西北部。在平原及低海拨地区生长不良。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达30m胸径50m。树冠卵圆形。树皮白色;纸质分层剥落。小枝红褐色,外有白色蜡层。叶三角状卵形、菱状三角形、三角形,先端尾尖或渐尖,基部平截或宽楔形,侧脉5~8对,背面疏生油腺点,无毛或脉腋有毛,叶缘重锯齿。果序下垂单生、贺术形;坚果小,果翅宽。 生长习性: 喜光,不耐荫。耐严寒。对土壤适应性强,喜酸性土,沼泽地、干燥阳坡及湿润阴坡都能生长。深根性、耐瘠薄,常与红松、落叶松、山杨、蒙古柢混生或成纯林。开然更新良好,生长较快,萌芽强,寿命较短。
- 白鳞莎草
- 产地分布: 国内分布:产于江苏、河北、山西等省;生长在空旷的地方。国外分布:分布于朝鲜、日本。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 生长习性: 旷野、路旁、水塘边
- 白梨
- 产地分布: 原产于我国中产,栽培遍及华北、东北南部、西北及江苏北部、四川等地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5~8m。小枝粗壮,幼时有毛叶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5~11cm,有刺芒状尖锯齿,齿端微向内曲,幼时有毛,后变光滑。花白色。果卵形或近球形、黄色或黄白色。花期4月,果熟8~9月 生长习性: 喜光,喜干冷气候,耐寒,对土壤要求 不严,耐干旱瘠薄,花期忌寒冷和阴雨 繁殖培育: 嫁接繁殖为主,砧木常用杜梨。作为果树栽培技术要求较高,有很多著名的品种,如:河北的“鸭梨”、山东莱阳的“茌梨”等。
- 白蓝菊
- 产地分布: 原产南非,华南地区中海拔山区较适合栽培。 形态特征: 宿根草本,株高30-50厘米。叶互生,匙形或倒披针形,疏锯齿缘。花顶生,花色纯白,背倒灰色,中心紫黑色,色彩清新独特。 生长习性: 栽培土质以肥沃的壤土或砂质壤土最佳,排水、日照需良好。性喜冷凉,忌高温多湿,生育适温10-20℃。 繁殖培育: 播种或分株
- 白蜡树
- 产地分布: 分布于我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各省区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达15m,树完狼圆形,树皮黄褐色。小枝光滑无毛 生长习性: 喜光,稍耐荫,适应性强,耐寒,耐干旱。对土壤适应性强。 繁殖培育: 扦插繁殖为主。种子发芽率很胝。生产上很少播种繁殖,在前方栽培虫害较多。 园林用途: 宜作行道树,庭荫树
- 白孔雀
- 产地分布: 原产北美洲。 形态特征: 宿根草本,株高约60-90厘米,幼株近基部的根出叶较大,春季自叶丛中抽出直立性花茎,茎出叶极小,呈线状披针形,互生。春至夏季绽开白色小花,径约1-1.5厘米,花心淡黄。 生长习性: 栽培土质以肥沃富含有机质的壤土或砂质壤土为佳,排水、日照需良好,荫蔽处开花不良。性喜温暖,生育适温约20-25℃,冬季呈半休眠状态,需温暖越冬,减少灌水暂停施肥。 繁殖培育: 扦插或分株繁殖。
- 白茎眼子菜
- 产地分布: 东北各地和新疆。分布于走后、北美及中亚和日本。 形态特征: 多年生沉水草本,具根茎。茎圆柱形,直径约1毫米,不分枝或分枝稀疏,通常节间伸长,可达10余厘米或在上部较短。叶条状披针形或披针形,无柄,先端常收缩呈匙状,基部钝圆而略呈耳状抱茎;中脉显著,自中部以下发出与之平行、并在顶端连接的次级细脉,三级脉细弱,但清晰可见;托叶膜质,无色或淡绿色,抱茎,与叶片离生,长1-2.5厘米,常早落。穗状花序顶生,具花4-6轮,稍密集;花序梗稍粗于茎,长2-5厘米;花小,被片4,绿色;雌蕊4枚,离生。果实未见。花果期约7-9月。2n=52。采收和储藏:秋季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长习性: 生于静水沟塘中,适合装点水生园地。
- 白浆果苋
- 产地分布: 国内分布:产我国台湾及广东(海南岛)。国外分布:中南半岛、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几内亚均有分布。 形态特征: 直立草本或亚灌木,高1-2米;叶片卵状披针形或矩圆披针形,长8-15厘米,宽4-7厘米,顶端急尖或渐尖,有小芒尖;穗状花序腋生,单一或成对,长3-12厘米;花被片果期贴生;雄蕊花丝基部扩大,连合成杯状;胚珠10个以上,柱头2-3,背面扁平;浆果直径4-5毫米,白色;种子肾形,直径约0.7毫米,具极细疣点。花果期6月至12月。 生长习性: 生于低海拔山地林中。
- 白及
- 产地分布: 产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和贵州。生于海拔100--3200米的常绿阔叶林下,栎树林或针叶林下、路边草丛或岩石缝中,在北京和天津有栽培。朝鲜半岛和日本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日本。 形态特征: 植株高18—60厘米。假鳞茎扁球形,上面具荸荠似的环带,富粘性。茎粗壮,劲直。叶4---6枚,狭长圆形或披针形,长8--29厘米,宽1.5—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收狭成鞘并抱茎。花序具3—10朵花,常不分枝或极罕分枝;花序轴或多或少呈“之”,字状曲折;花苞片长圆状披针形,长2--2.5厘米,开花时常凋落;花大,紫红色或粉红色;萼片和花瓣近等长,狭长圆形,长25—30毫米,宽6—8毫米,先端急尖;花瓣较萼片稍宽;唇瓣较萼片和花瓣稍短,倒卵状椭圆形,长23--28毫米,白色带紫红色,具紫色脉;唇盘上面具5条纵褶片,从基部伸至中裂片近顶部,仅在中裂片上面为波状;蕊柱长18--20毫米,柱状,具狭翅,稍弓曲。花期4—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