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 园林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园林商人 | 企业动态 | 市场动态 | 苗木 | 花卉 | 养护 | 致富经 | 病虫害防治 | 经验交流 | 生物多样性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风水堪舆 > 传统音乐与园林景观是怎样契合的
K.biz | 商业搜索

传统音乐与园林景观是怎样契合的

信息来源:c-yl.com   时间: 2025-04-24  浏览次数:58

  本文转自:中国文化报

  高欣然

  高山流水之音,清风夜月之趣,所求皆雅兴。中秋之际,中国园林博物馆推出了“月夕遇雅集 山水系中华”文化活动,参观者置身塔影别苑,赏月听音,于园林之内,感受独属自然、生活与音乐交相呼应的逸致。

  园林与音乐,向来互通灵感、彼此塑造。乐者所师造化,远取山岳江海,近在周边的亭台水榭。两相比较,近处一方小山水的点染润色,因其不可复制性,恰恰是成就人、曲风格与气韵的关键。四季迭兴,人事物随之轮转。观荷消暑的清凉,雪压深竹的冷寂,跃入琴人眼底,一朝唤起心头涌动而又言不尽意的情志,一部传世之作,便极有可能如此诞生。

  人们透过秋月的圆缺,看见世间的圆满与遗憾,因而不停地希冀以艺术留住彼时彼刻的月色,求来内心的出路。《溪山秋月》《秋宵步月》《良宵引》等曲,何尝不是前人在秋月下漫步、一时一刻间心意与情怀的写照?可见景观之动人心深处,能够转化为音乐创作恰到好处、水到渠成的主题。

  宋代的成玉磵在《琴论》中写有“弹琴对月”,引申出的是时间、地点、景致对抚琴环境的营造。他说:“夜深人静,月明当轩,香爇水沉,曲弹古调,此与羲皇上人何异。”关于夜深的具体时间,他很细节地指出:“但须在一更后三更前,盖初更人声未寂,三更则人倦欲眠矣。”此外,文中还提到“临水弹琴”“膝上横琴”“对花弹琴”等。对于演奏的环境,成玉磵有格外确切的指向。比如,“临水”,必须是“澄净池沼,近在轩窗或在竹边、林下,雅宜对之”,如水流太过湍急,水声阵阵,反倒不宜弹琴。这种看似“严苛”的要求,源自琴人对琴超乎寻常的雅敬,及其对音乐情境的执着。在他们眼中,人的心志与景的雅趣必须相合、相应,才有好琴声。也正是琴人对抚琴环境与场合的坚持,才涌现出一个个与音乐相关、相映的景致。身在轩窗、竹边、林下,不远处有清溪流泉,随即取琴来,或抚或听或赏或诵,与古今的一轮明月遥以心照。此情此景,俨然又塑成新的景观。琴人抚琴,感受的是弹的乐趣,听琴人旁观,得来赏的雅意。若有画家与诗家在此,则景观之内,琴与书画共通的妙趣,又一次得到延展。

  转眼又是一年秋,清夜庭中抱琴来,指尖有行云流水,畅然自适、难得自在。

  

  9月15日,中国园林博物馆推出“月夕遇雅集 山水系中华”文化活动。图为在室外展区塔影别苑“月夕品香茗”活动中,多位民乐老师协力演奏古筝、琵琶、二胡等传统乐器,为观众描绘中秋美景。 本报记者 卢 旭 摄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园林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