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东莞的可园,被称为岭南第一园林,具有典型的岭南特色。位于东莞市莞城区博厦社区北面,面积约3.3亩,始建于清朝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为莞城人张敬修所建。张敬修是一名武将,修建过抗英的虎门炮台,也平定过太平天国的农民起义,也是顽强抗击英国侵略者的民族英雄。更有意思的是,张敬修虽以武功起家,却以文风行世,因此他把可园修建得幽而有芳、清新文雅,前人称赞东莞可园“可羡人间福地,园夸天上仙宫”。
本以为可园入口低调,以为里面没多大;但是走进去以后,发现还是挺大的,过去有三亩三分地,只有两千多平方米,但现在扩张了五六倍。相比江南的园林,可园少了江南园林的深庭曲院的空间构设计,保持乡土格调,又吸收了外来因素和西洋古典,绕“水”造景,有了水便有了乐趣,有了诗情便有了画意。亭台楼阁,山水桥榭,厅堂轩院,一并俱全、精致讲究。关于可园的介绍,有一个高度的概括:“园内有一楼、六阁、五亭、六台、五池、三桥、十九厅、十五间房”。
可园里的亭台楼阁不少冠以“可”字,可楼、可轩、可堂、可舟、可亭、可湖等等。传说可园修筑竣工后,张敬修广邀文人逸士,大排筵席,让人们品评、鉴赏。张敬修引这班骚人墨客游览全园后,在大门口征集人们的意见。不知是被酒熏醉了头脑,客人们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赞美,又不好先表态,就都应答说:“可以!可以!
“可以”两字,虽是泛泛空言的应付、推托之词,但言者无意,听者有心。张敬修见大家一致应为“可以”,“以”与“意”近音,“可”在“意”(以)前,“可”就比“意”优先。便改名为“可园”。所以,可园的命名,是可以的园子的意思,是张敬修自谦的称呼。
可园虽然比较起苏州的园林相差甚远,但是在南国,可园也绝对是岭南园林中的翘楚。虽然距今有160多年的历史了,但仍能一窥当时先进的造园技术。参观可园的时候,可以看到当时用陶瓷烧制的下水道,一圈圈铁丝,把一节节烧制好的四方形陶瓷水管接好;古代的人们没有塑料管,用这种方法,耗费的财力,真的不同。
听导游讲,张敬修的会客厅,是有古代空调的。他用铜管埋设在会客厅那里,铜管连接到一个暗室,暗室里仆人用桂花放置在鼓风机中,吹风机吹着带有桂花香味的风,通过铜管,吹送到会客厅,而张敬修,在那里和客人高谈阔论,不受噪音影响。
还有可园的窗户,极多且每一扇窗户的形状和材料都不一样,有的的双开,有的往上撑起。还有彩色玻璃的窗户,清代的时候,彩色玻璃也并不多见,可园的玻璃从国外买回来的。而可园那么多窗户里,最有特色的就是蚝(壳)窗。广东的蚝多,于是蚝壳做成,不仅美观耐用,有可以保证采光和隐蔽性,有点我们现在毛玻璃的效果。
以上这种超前设置,张敬修当时的财力可见一斑。
今天,可园早已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成为了东莞市,乃至岭南地区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阵地之一。可园之所以能成为岭南四大名园,主要是主人张敬修情怀所致。让张敬修没想到的是,如今的可园在建筑上也是岭南建筑的典范,在文化上是岭南花鸟艺术的圣地,在功能上是一座活态的博物馆,不仅是一座历史文保单位,更是融入市民生活的文化宫,成为东莞一张有生命力的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