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瓦、穿斗枋
雕花窗、白粉墙
……
中国传统建筑素来用色儒雅
黔北民居亦如此
在岁月的交替中
黔北民居悄然无息地融入了
巴蜀文化和徽派风格
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
随着西方文化的渗透
黔北民居更是奇特地吸收了
西式建筑的精髓
体现出独特的中西合璧之美
这条寂静狭小的青石街
如果不是看见那栋小楼
你不会知道
安宁从容的它
竟然与一段辉煌的历史有关
这栋楼
经历了近百年风雨
今天依然显得如此大美端庄
它曾是遵义私家园林的翘楚
更重要的
它是后来全世界闻名的遵义会议会址
这座园林建筑
主楼和跨院的分离式设计
显得独具风格
主楼檐柱堆塑、梭门玻窗
在流光溢彩中
凸显出西式建筑的华美外观
而跨院中的牌坊、天井、四合院
则透出了江南园林的风韵
说到遵义园林
有着“云贵小江南”之称的湄潭不可不提
抗战时期国立浙江大学
在此办学七年
使这里深受江南文化的浸染
一时间水榭亭阁品茶吟诗
成为了这座小城休闲的时尚
“岂无桃李芬芳节?欲看山河锦绣年”
当年浙大教授苏步青诗中的锦绣河山
如今
已在四季飞花、情景交融的
黔北园林中得到了印证
秋日的梅园
高山流水、琴声绕梁
以其静美和多姿
呈现着一个文化小城的时尚
当飞雪迎春时
正是湄潭白氏梅园最烂漫的时刻
上万株盛开的梅花
素裹着一缕缕暗香
含笑在枝头
向人们报晓着春天的来临
穿行于赏梅寻芳石径上
江南园林韵味油然而生
不由地使人想起那句
“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
谁的雪里开着梅
又是谁的梅
暗自香了谁的冬季
何许只有风知道
雪知道
园林知道
依山傍水而歌的湄潭浥园
是黔北园林天人合一的神笔之作
这里依托自然
叠山理水、植物造景
一步一景
有限的空间里
或折叠或曲折
或藏匿着一道道精致小巧的美景
让人不得不感叹设计者用心之妙
浥园的一石一树
一桥一亭
巧妙地运用
借景、对景、分景、
障景、漏景、隔景、
框景等的空间布局
这是是中国古代园林建设的精髓所在
也是浥园的魅力所在
园内山石或立或卧
或群或散
每一块似乎都是随意放置
细看就会发现
每一块都是最好的安排
“山得秀水而活?水得草木而华”
望着这一弯清澈透明的溪水
它既是叠山引流之泉
也是水绕楼台之溪
再配以黑松、秀竹、苔藓、花草作伴
活脱一幅幅《芥子园画谱》里的松石图
秋天的苟园
格外静美
走进这座林荫笼罩的黔北园林
映入眼帘的不仅有
小青瓦、雕花窗、
吊脚楼、风雨桥等黔北风物
也能感受到
小桥流水、水榭楼台、雨打芭蕉的江南韵味
黛瓦粉墙迸发出诗情
亭台阁楼演绎着画意
人们最喜爱的
还是漫步在这条青石板铺就的小路上
它整洁幽深、曲折多变
当细细的秋雨滴答在上面
那清脆悦耳声是低眉的诗
是漫步而来的婉约
垂柳依依迎客来
行人如同画中游
水中倒影的垂柳
引来鱼儿戏水逐影
徜徉在人间仙境中
不时会听见戏台传来的黔剧声
这或许就是黔北园林
包容与发展的真谛所在
“能品园?方能造园”
一个品字
承载着黔北私家园林
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传统美学
美化家乡的志趣和梦想
一个造字
映射出造园人自觉自醒用心维护
生态家园的决心和耐心
放眼黔北
一座座私家园林散落在山水阡陌中
与田园诗画融为一体
同世人共享岁月的静好
制作单位2019年国际盆景赏石大会暨中国·遵义第四届交旅投杯盆景展组委会支持单位遵义市委宣传部遵义市新蒲新区管委会遵义市交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遵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遵义市林业局
编辑:宦博审核:周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