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潜口镇境内的唐模村,始建于唐代,是徽州历史悠久、人文积淀深厚的文明古村。该村不仅保留了古朴的田园风光,还以其千年古樟之茂、中街流水之美、“十桥九貌”之胜及“一村三翰林”之誉而享誉中外,素有“中国田园诗画乡村”之称。
唐模古村地处黄山之口,四面高山环绕,远离外界纷扰。清澈见底的檀干溪穿村而过,形成一条天然的水巷,沿溪两岸的石板古街、避雨长廊、民居古桥,宛若一幅徐徐展开的厚重历史画卷,被誉为中国最具唐朝模样和气质的村庄。
后梁龙德三年(公元923年),唐越国公汪华的后裔汪思立迁居此地,他精通天文地理,利用风水学原理兴建村居,繁衍生息。同时为表先主(唐朝皇帝)对其祖先汪华及其后代的隆恩,决定仿效“后唐”营建一个标准的唐代村庄,并将原来的村名改为“唐模”。
唐模村全称唐朝模范村,自唐代起就已名闻天下。村中居民最初均为汪姓,后来村民救助了一个许姓小伙子,这个小伙成为村中首富后不忘旧恩,与汪姓一直友好相处,而唐模也成为徽州许姓的发源地,如今在当地仍流传着汪许两姓互帮互助的动人故事。
村东首一棵枝叶茂盛的400年香樟树见证了唐模古村的历史变迁。此树名为“槐荫树”,树旁有建于清康熙年间的沙堤亭。上世纪八十年代,电影《天仙配》曾将其作为外景地,电影中为七仙女和董永开口做媒的就是这棵树。
唐模古村还有“中国水口园林第一村”的美誉。所谓水口,是指风水学的水流出入口,徽州古村落一般都会选择在水流出村的位置修建水口园林,成为村落文明的象征。唐模古村的小西湖运用诗人画家意境,其造园手法之高,堪称徽派园林之典范。
建于清雍正年间的高阳桥,是古村通向外界的通道,也是古徽州地区仅存的几座廊桥之一。旧时徽商远行,游子久别回到故里,亲人们都会在廊桥上迎送,数百年来,这座离合桥既有离散的悲凉,也有聚合的欢喜,现已成为唐模古村的象征。
唐模古村虽不如宏村、西递精致,却胜在人少清静,也因此经常入选各大旅游网站的“冷门徽派村落”榜单。古村最为难得的是作为国家5A旅游景区,仍能让游客在粉墙黛瓦的明清古建筑中,感受到城市间难寻的惬意与安宁。假如有机会的话,您也不妨来这里走走转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