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 园林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园林商人 | 企业动态 | 市场动态 | 苗木 | 花卉 | 养护 | 致富经 | 病虫害防治 | 经验交流 | 生物多样性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病虫害防治 > 冒死弹劾魏忠贤的彭汝楠营建园林“岸圃大观”,董其昌题额绘画
P.biz | 商业搜索

冒死弹劾魏忠贤的彭汝楠营建园林“岸圃大观”,董其昌题额绘画

信息来源:c-yl.com   时间: 2019-08-31  浏览次数:135

冒死弹劾魏忠贤的彭汝楠营建园林“岸圃大观”,董其昌题额绘画

岸圃大观

明代兵部侍郎彭汝楠致仕莆田柳桥,主持营建了被称为十六世纪江南著名园林的“岸圃大观”。他完全用人工凿池造山,布置亭台楼阁,花卉树石,依据中国画的构思,把它造成人间实景。园林建筑精美,广植名花异草。每当春光明媚时,百花齐放,满园锦绣,清香扑鼻;而到夜时,琴声纳月,曲浦迎风。大书画家董其昌为之题撰“岸圃大观”横额,描绘《岸圃大观图》。此画即是《岸圃大观》明末拓本,书画及刻工均精美。

彭汝楠(1579-1638)字伯栋,号让木,明代兴化府莆田县国清里白塔山之北小横塘人(今莆田市荔城区新度镇横塘村),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丙辰进士,兵部侍郎。他耿介不群,指谪奸佞,冒死上疏《劾魏忠贤疏》,备受世人钦仰。彭汝楠去世后,未冠之年的儿子彭士瑛变卖家产,参加抗清民族英雄朱继祚的反清复明活动,收复兴化城,后来全家殉难,柳桥岸圃亦被清兵夷为平地,岸圃仅存二十二年。清代黄谷吊以诗云:“司马有贤儿,功成洒碧血。”其时,彭士瑛尚未冠也,可谓不坠家声矣!

无愧廉吏子孙

冒死弹劾魏忠贤的彭汝楠营建园林“岸圃大观”,董其昌题额绘画

董其昌书画,彭汝楠题跋

黄帝为彭氏血缘初祖,其裔孙陆终传第三子篯铿,封于彭城,故称彭祖。后裔有一支迁居于陇西,成为望族,郡望为“陇西郡”。其族联云:“渔阳家声绵世泽,陇西世泽播惠长。”

彭氏入莆始祖之一、宋代彭受的后裔彭讳甫为彭汝楠之高祖,曾官至南京工部郎中,人称“横塘彭氏自甫而下三世甲科,并著清誉,人以为难”,“自甫至宪范,四世皆以清白著称,洵不愧廉吏子孙云”。

彭汝楠,自幼颖敏,博学多闻,端重谨慎,少时即有诗名。他曾游南山广化寺,咏诗抒怀:“寺在云中若个峰,入门先见两行松。纠龙有骨随龛老,鳞鬣欲飞傅蔓封。落影上方侵涧藻,清翻六月冷溪钟。年来不做支公梦,笑取青枝代尘供。”

万历四十四年(1616),彭汝楠擢丙辰科钱士升榜进士,初任会稽知县。在任上,他办案神明,尤善断疑案,对为霸一方、行凶作恶者,总是立即查办,不留积案。因此,百姓把他当作神一样看待。因他品德高尚,政绩显著,被朝廷擢升为礼部给事中。

勇上《劾魏忠贤疏》

冒死弹劾魏忠贤的彭汝楠营建园林“岸圃大观”,董其昌题额绘画

《岸圃大观》明末拓本

当时,魏忠贤擅权,排斥异己,那些督抚内官也都是歌功颂德之辈。由于魏忠贤的势力横行霸道,朝廷内外,人人自危,天天提心吊胆。然而彭汝楠却耿介不群,毫不畏惧。他冒死向熹宗上疏《劾魏忠贤疏》,要求纠正魏阉“昌秩滥荫”的作法,切责魏阉一党“虚耗钱粮、册封海外之役”的弊政。他指谪奸佞,刚正不阿,不畏权贵,不怕杀头,请求严办魏阉之罪。此举数百年来备受世人的钦仰。

同时,因光宗沉湎荒淫、内体虚弱,鸿胪寺丞李可灼上进用妇人经水、秋石、人乳、辰砂调制而成的红丸导致暴毙,光宗在位仅30天。廷臣议论纷纷,斥责李可灼进红丸是导致皇帝暴毙的罪魁祸首。这就是当时发生在明宫“挺击”、“红丸”、“移宫”三大案之一的“红丸案”。彭汝楠也上疏红丸一案,不料触怒了继位的熹宗皇帝,被贬为省刑薄税。彭汝楠不予计较,巡视京营,极力整顿,积弊豁然一清,不久就晋升为吏科给事中。魏忠贤原想拉拢他,纳为己用,但被他严词拒绝,于是就用假诏削去他的官职。迫使他致仕归里。

彭汝楠与好友许岩长告别时,写下《送许岩长南旋》一诗赠别:“别离惆怅日,春事又经年。古道千条柳,归鞍一片毡。村酤明月下,佳句夕阳边。清梦随君去,庭间花欲然。”

二度致仕归里

冒死弹劾魏忠贤的彭汝楠营建园林“岸圃大观”,董其昌题额绘画

《岸圃大观》明末拓本

第一次致仕归莆田后,彭汝楠在横塘,每日读书吟诵,探访名士,唱和诗文,遍游莆阳名胜。如其撰写《集黄友寰花潭别业次韵留题》一诗所云:“绕坐山迎客,过桥水应门。潭光邀倦翮,林影饮清罇。草长迷花径,沙崩出石痕。晚晴催句好,农务各村村。”又如其撰《赋得春水满四泽》诗云:孤村积雨斋,野水漫矶头。荡漾游鳞乐,澄空远屿浮。落花迷断岸,飞鸟趁轻舟。着屐长吟罢,寒光泼眼流。”尽显名士风采。

天启七年(1627)八月,熹宗驾崩,思宗朱由检即位,随即罢黜、逮治魏忠贤。崇祯帝集机智与愚蠢,胆略与刚愎,高招与昏招于一身,性格显得十分复杂。但其一心想勤政、自律,立志有为,于是重新起用废弃诸臣。彭汝楠被起用为大理寺丞,又升为太常卿,不久转为兵部右侍郎。他屡有疏议上奏,皆中机宜,因此又被提拔为兵部左侍郎。后来因地方上流寇活动猖獗,他力议筹饷清剿,却与当事的大臣意见不合,便向皇上请求辞官归里。

“柳桥春晓”由来

冒死弹劾魏忠贤的彭汝楠营建园林“岸圃大观”,董其昌题额绘画

莆田二十四景 —— 柳桥春晓

彭汝楠以少司马(兵部侍郎的别称)第二次致仕回到故里后,隐居于柳桥。莆田的柳桥,古称柳塘,位于今莆田市城厢区的顶墩村,距市区约1公里,三面临河,沿岸植柳,间栽荔枝。冬去春来,柳树成片,柳条嫩绿,似是碧玉装饰,似是绿丝飘荡。荔林新绿,生机无限。绿草如茵,清风徐徐,阳光明媚,鸟声婉转。溪水澄清,鱼儿遨游,鸭鹅成群,尽情嬉戏。船行舟走,货来物往,如水上的闹市。尤其是春天来临时,柳塘清新妩媚,故有“柳桥春晓”之称,为著名的莆田二十四景之一。

在这里就有一座桥,名为“柳桥”,为莆田坊间所传颂的“乐善好施”必推“李制干”的宋代李富所建。据说,那时城南以外之人来往县城,须在顶墩渡口乘搭渡船而过,可多次发生沉船亡难的事件。李富耿耿于怀,决心在此造桥,方便民众。于是,他在涵江等地的桥梁竣工后,四处奔走,多方劝募,又出巨资,亲自主持施工。在他的带领和民众的努力下,桥即建成。因桥的两岸有垂柳成荫,便取名“柳桥”。自此,柳桥代替了柳塘,“柳塘春晓”也成为“柳桥春晓”了。

正因为柳桥美丽这般,天启五年(1625)彭汝楠第一次致仕家居时,就已看中柳桥之地,于是在其从叔彭家景所居棲静处(古柳桥)购地,令家人在柳桥村临河处大建园林,主持营建了被称为十六世纪江南著名园林的“岸圃大观”。

营建“岸圃大观”

冒死弹劾魏忠贤的彭汝楠营建园林“岸圃大观”,董其昌题额绘画

柳桥春晓遗迹

“岸圃大观”依江南岸圃构思,辟东西二园,凿池垒山,亭台楼阁,轩斋舫廊,一切都由彭汝楠一手设计,布局合理,景致独特。明代莆田居住在林下的士大夫,大都占取山水名胜地营建园林,以娱晚景,成为风气。当时最为著名的,又是完全依靠人工建筑的,只有彭汝楠侍郎经营的城南柳桥“岸圃大观”。它并非凭借自然山水,完全用人工凿池造山,布置亭台楼阁,花卉树石,依据中国画的构思,把它造成人间实景。

天启七年(1627)丁卯,岸圃告竣,可谓是,佳域在南亩,遍揽名胜地,阡陌通一园。据清代莆田文学家的《兰陔诗话》记载,园林中有“烟鬟阁”、“情依楼”、“蕉声馆”、“剩水居”、“浮山舫”、“云来榭”、“见山亭”、“隐花阁”、“寸草庵”、“棹声阁”、“摇碧斋”、“且止台”、“玉照台”、“涌香廊”及“桔园”、“荔径”、“壶天”、“越庵”等诸景,成为十六世纪江南著名的园林。

园林内除了精美建筑外,还广植名花异草。每当春光明媚时,百花齐放,满园锦绣,清香扑鼻;而到夜时,琴声纳月,曲浦迎风。彭汝楠喜而写下《雨筑留题》一诗:“短墙深树自湾环,一室孤撑万绿间。欲令红尘何处着,祇余玄草未曾删。客来云鸟常先到,人与烟萝可较间。城市即今多大隐,看君直到老衡山。”另有《题上亭》一诗:“孤亭缥缈与云间,客至披襟尽解颜。古木下临千尺地,严城不隐万重山。藜光出树僧初定,海月窥牀鹤未还。始信丹青屏十幅,何如简略屋三间。”从诗中可以想象 “岸圃大观”的绝美景观,及彭汝楠的陶醉之情。

书画名家题额绘画

冒死弹劾魏忠贤的彭汝楠营建园林“岸圃大观”,董其昌题额绘画

彭汝楠辞官归故里,在临河岸大建园林时,题刻了“古柳桥”碑石

当时大书画家、因修《神宗实录》被擢为礼部右侍郎兼南京礼部尚书的董其昌与汝楠交游甚好。他在七十一岁高龄之时,应彭汝楠之邀来莆田游览。宾主芳庭共赏,辅以笙歌助兴,诗情画意顿生,董其昌欣然命笔,题撰“岸圃大观”横额,之后又描绘《岸圃大观图》以赠。此画被分为若干幅,每幅附有彭汝楠亲笔题跋并印成拓本。此本便是此《岸圃大观》明末拓本,书画及刻工均精美。

著名画家柯士璜也为岸圃的花卉着色写生,称作《岸圃花志》;著名诗画家黄担绘描《岸圃大观》画卷十二幅;著名篆刻家黄升,治印大刀阔斧,步短规行,古朴浑厚,光洁而无锋芒,工整而不细巧,不染烟火之气,显得庄严宁静。他白文篆刻,不落俗套,刀法灵活多变,严谨放纵,落落大方。他为彭汝楠篆《岸圃大观印塔》全套石章,又刻三代司马诸印,存于游氏碧藏楼。

为表留念,彭汝楠手书古隶“古柳桥”三字,又以行书撰碣石刻文,石碣立于柳桥的桥头之侧,文曰:“岁久而颓,几不任渡,小筑告竣,因鸠工葺之。”另一立于近旁寺院内之石碣文曰:“桥创自制于李公,岁久而颓,行者艰焉。因为更造,稍廓旧址,增设石栏,建亭于左,以待憩者,命曰‘柳桥’,识所因也。崇祯改元(1628)岸圃主人彭汝楠书。”所幸此碣今存于莆田城内三清殿东厢碑园内。

父子忧国不坠家声

冒死弹劾魏忠贤的彭汝楠营建园林“岸圃大观”,董其昌题额绘画

《岸圃大观》小楷

彭氏三代司马,四世名宦。彭汝楠身虽在野,心却念系君国。明末李自成的农民军逼近京城,他忧愤不已,卒于柳桥,终年60岁。葬墓筑在大龙山之麓。

崇祯皇帝自缢煤山后,唐王朱聿键即位于福州,史称隆武帝。清顺治三年(1646),彭汝楠的村人、晚明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加太子太保朱继祚(字胤岗)应桂王之命,在黄石举兵攻打坚城“兴化”,彭汝楠之子彭士瑛,变卖家产响应勤王,反清复明。隆武帝被清兵杀死后,鲁王命令朱继祚攻兴化城,彭士瑛率领壮士作为内应,收复兴化城。清顺治三年(1646)冬,清兵再次攻陷兴化城,彭士瑛全家殉难,柳桥岸圃也被清兵夷为平地,烧为灰烬,岸圃存在仅有二十二年。画家黄谷以诗悼念:“司马有贤儿,功成洒碧血。”其时彭士瑛尚未冠也,可谓不坠家声矣。

彭汝楠的裔孙后来在莆田城内的井头街修建彭汝楠祠堂,以示纪念。莆田郡守也为彭氏的讳甫、大治、文质、宪章、汝楠在城内文峰宫前立“三代司马,四世名宦”的大石坊,表彰彭汝楠及他的祖先三代。同时也先在彭汝楠故里横塘修建“累世进士”坊。

“宫保家声大,尚书世泽长”, 莆阳彭氏一族确如其族联所云:“闽中三彭尽廉吏,鸿博一名称清儒。”

参考网络相关文字。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园林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