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 园林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园林商人 | 企业动态 | 市场动态 | 苗木 | 花卉 | 养护 | 致富经 | 病虫害防治 | 经验交流 | 生物多样性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致富经 > 教师资格/招聘考试初中语文教学设计:八年级《苏州园林》2
W.biz | 商业搜索

教师资格/招聘考试初中语文教学设计:八年级《苏州园林》2

信息来源:c-yl.com   时间: 2019-08-17  浏览次数:48

教学建议

一、思路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重点是段落和层次)比较清楚。通常分为三部分:开头引出说明对象,中间详细说明对象;结尾总结说明对象。《苏州园林》一文采用了“总分”式结构,合理安排说明顺序。开头两段总说苏州园林的艺术价值和它们的共同特征。第三至九段分说苏州园林的具体特征,其中第三至六段分说始终紧扣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征,并分别对应第二段总说中的四个"讲究",第七至九段分说,从细部紧扣苏州园林的特征。这样写,脉络分明,结构严谨,充分说明了苏州园林的特征。

一般的说明建筑物的说明文,说明的对象是集中一处的建筑实体,采用空间顺序来说明,就能层次清晰,主次分明及这一篇写的蜚声中外的苏州园林,几十个园林分散在城内各处,最著名的也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等四大名园,如果他用空间顺序,一定会说得琐碎而沉闷。作者采用了一个巧妙的结构方法,先由分到总:从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由心裁修建成的各个不同的园林中抓住一个共同点;然后由总而分,写出了这个共同点表现在苏州园林物景中的各个侧面。这样,文章没有具体提到一个苏州园林的名字。却把苏州所有的园林都写到了。

二、说明顺序

说明文,可以综合运用几种说明顺序,使说明的内容更加条理化。如《苏州园林》一文,先从整体上说明苏州园林处处入画,后从各部分介绍如何处处入画;先概括写“四个讲究”,后具体介绍这“四个讲究”;先说的这“四个讲究”是主要的,然后再说花墙廊子等次要的。因此这篇文章综合运用了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主要到次要几种说明顺序,极有条理地说明了苏州园林具有图画美这一特征。

三、表达特点

本篇在表达上有两大“优势”。一是构思缜密,脉络清楚。先总括苏州园林的特点,然后对景物布置分类剖析;先作鸟瞰式的叙述,后作局部景物的详细说明和生动勾勒,前后提挈,互相照应,构成一个严谨的整体。二是说明准确,叙述生动。对苏州园林的个性特色略而不提,而是异中求同,经过比较归纳,准确地抓住了各个园林建筑的共同特点,并以精练的语言加以说明,既有提纲挈领式的概括,又有条分缕析式的叙述。它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说明物景时,时间上纵观一年四季变化,空间上俯瞰各园的各个角落,既不说明观察的特定时间,也看不出有特定的观察点,好象中国画中的透视画法一样。这样写便于更全面地介绍苏州园林,突出苏州园林的总体形象。

四、虚实结合的写法

一般地说,说明文是为了让人了解物景的实形、实态,多是写实的。《苏州园林》却是将虚写和实写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将客观物体和主观感受融为一体。写池沼两岸的石头、花草,写池沼中的睡莲和金鱼,处处实写,又处处入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是实写,接下去的“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则是一笔虚写,使读者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这样的例子俯拾即是。

作者为什么采用实写虚写相结合的手法,且把虚写放在显眼的位置呢?这是因为,苏州园林本身就是虚实结合的。这种虚实结合的艺术效果,增加了景色的层次,增添了景致的美,作者说明这种特点时也就采取了相应的方法,在物景的实写中渗入虚写的画意。独特的写作方法,是适应写作对象的特点应运而生的。

五、教学步骤安排建议

第一步,可用比较法,在与一般的运用空间顺序说明的说明文的比较中使学生明白物景说明文的空间顺序和总分顺序两种结构方式。第二步,用图表法进行结构分析。在划中心句和分段的基础上,掌握《苏州园林》的总分顺序结构。第三步,用点睛法读析第二部分(主体段)的各节,学习文章的语言艺术。第四步,用仿写法作文,学习物景说明文的总分结构技巧。

六、语感训练教学建议

语感训练不仅要感知语言所描绘的形象,在脑海中形成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主体画面,而且要学生体会语言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意境情调。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必须为学生设置特定情景,并使他们进入其中角色,这样他们才会动心动情。运用电教手段就可以实现这一要求。如在教《苏州园林》一课时,不仅让学生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而且让他们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审美能力。为此,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刘正海老师播放了有关“苏州园林”的录相和课文录音,让学生边看边听,同时要求他们把自己假想成一名游客,畅游在其中。这样录相中的优美画面和轻快的音乐,加上抑扬顿挫的朗读,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了那种如诗如画的境界,使他们真正感受到了苏州园林的优美,从而加深了对课文语言的理解。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园林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