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一周,北方的扬沙天气成为热门话题,内蒙、宁夏、东北、京津冀地区都明显受到此次严重沙尘污染的影响,PM10均处于高浓度水平,也由此被网友戏称为“一顿无以复加的恶劣环境大餐”。由于粗放型经济对于草原生态的破坏,造成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植被覆盖率不足,是漫天飞沙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能够修复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便成为阻止“扬沙逞威”的最有效手段。
习总书记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由此,中国已经进入生态文明发展周期,各方把目光聚焦于生态环境修复。但往往急需生态改善的区域,在生态治理上都是“投入多、见效慢”。不过,这一情况随着先进的生态修复解决方案的成熟正在逐步改变。作为坚守与创新20年,一直致力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修复的蒙草公司,在多年的科学研究和实践中,掌握了野生植物驯化育种技术,节水抗旱园林绿化技术,生态修复集成技术,并且自身所拥有的“抗旱植物研究院、荒漠地区生态研究所、盐碱地改良研究所、草原生态系统研究院、乡土植物研究院”等生态环境研究机构,建立了种质资源的大数据,以产业化运营手段,实现了涵盖草原、矿山,盐碱地、垃圾场、工业废弃地、戈壁、荒漠等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修复建设。
敕勒川万亩草原修复,便是蒙草的一个经典案例。敕勒川草原位于呼和浩特市东北处大青山脚下,规划总面积为10388亩。在2012时,满眼望去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片贫瘠之地,但到了2013年,已经是满眼的“江南绿色”,又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敕勒川美景。能够有如此巨变,就得益于蒙草以驯化本土植物进行生态修复的建设工程。面对地植被退化严重的敕勒川,蒙草公司针对周边环境、土壤条件等进行了大量的前期调研与科学论证。遵循符合当地环境的生态原则,营造三季有花、四季各有季相特色的自然景观效果,选择具有“333”特征的蒙草植物进行合理搭配,成功实现并打造了人工建植与草地改良相结合的草原生态修复模式典范。项目的成功再现了敕勒川的壮美,而更大的意义在于,蒙草的这种成功经验,对于生态修复有着样板性的示范意义。
蒙草不仅代表本土生命强的抗逆性植物,更是多种生态修复的集成技术体系,可以预见,以“为草原修复生态”为战略目标的蒙草,将是中国最大的草原生态产业运营平台,成为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修复领导者。即使起风再大,也不怕“沙漫天”。